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金秋时节,张家畈镇的万亩中稻田迎来丰收季。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风拂过,稻浪翻滚间满是清甜的稻香。田间地头,农机师握着收割机的操作杆、农民们弯腰捡拾散落的稻穗,脸上笑意盈盈——这既是丰收的喜悦,更是政策红利、产业赋能结出的“幸福果”。
中稻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稳粮、增收、强产业”的系列举措:针对种粮农户,不仅落实科技赋能暨种粮工程项目和粮食单产提升项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政策,还通过麻城市农业农村局和麻城市财政局的专项财政资金,为种粮大户购置收割机、烘干机提供补贴;市乡两级技术人员常态化下沉田间,从选种、育秧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指导,推广“优质中稻品种+绿色种植技术”,其中的野香优油丝、野香优海丝、野香优丰占和昌两优香久久以及珠两优5298等优质高端香稻品种让水稻亩均产量提升10%,谷价提高20%,米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以前种稻靠经验,现在有专家上门教技术,镇政府还帮我们申请‘不一样香转(丝)’的张家畈香米品牌认证,一斤优质高端香稻能比普通杂交稻多卖两毛钱。”种粮大户丁周祥和汪国爱指着田边“农旅体验打卡点”的指示牌,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张家畈镇依托稻田景观打造了屈家畈村观天山的“稻海观光道”和门前垸村的“丰收摄影台”,每到丰收季,不少游客专程来体验割稻、打谷,农户既能通过卖稻谷增收,还能靠农旅体验、销售袋装香米多赚一笔。
依托当地的青山绿水环境生产优质香稻的基础上,张家畈镇益丰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建设标准化加工车间、引入大米色选机等设备,让大米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品质把控,“不一样香转(丝)”的张家畈香米品牌上市后获得大米市场一致好评,订单已辐射江苏、武汉等周边城市。据统计,今年张家畈镇优质中稻总产量突破15000吨,带动农户人均种粮增收2000余元。
稻浪映初心,丰收绘振兴。如今的张家畈镇,既是粮食生产的“稳压器”,也是文旅融合的“打卡地”——金黄稻田与错落的乡村民宿相映成趣,农民的笑脸、游客的欢笑声与收割机的轰鸣声交织,共同奏响了文旅小镇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新乐章。(王小峰 袁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