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近年来,外卖成为购物“新宠”,外卖骑手这个被称作“城市摆渡人”的群体,用车轮丈量着街巷的长度,用脚步追赶着时间的刻度。外卖骑手的日常如何?这个行业的发展现状怎么样?“717骑士节”到来之际,7月16日,麻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跟随外卖骑手蔡京,进行为期一天的跟踪式报道。
与时间赛跑的日常
上午8时32分,35岁的外卖骑手蔡京熟练地检查电动车刹车、调整保温箱肩带,对着手机APP开始打卡上班,拉开他一天工作的序幕。
刚开启接单模式,蔡京就接到两个预订单。8时43分,蔡京来到黄商超市万象城店,8时55分来到沃尔玛超市,将顾客所购商品打包整理好后放在车上,便开始了配送工作。经过一路奔波,蔡京在9时12分和9时27分,完成这两个订单的配送任务,我们便在路边作短暂的休整。
在聊天的过程中,蔡京告诉记者,预订单大多是一些日用品,有时也会碰到米、油这样的“大件”,如果是送到没有电梯的小区,那是相当吃力,满身大汗、气喘吁吁是常态。蔡京说自己以前是一个“托尼老师”,但看到他黝黑的脸庞和粗糙的双手,记者对此持怀疑态度。考虑到不知何时会有订单,以及从11时开始会进入配送高峰期,为了不影响他的正常工作,我们短暂分别。
炎炎烈日下的坚守
13时44分,我们一起来到一家炒饭店吃午饭,此时进入休息状态的蔡京第一次在记者面前摘下了安全帽。看到他如此潮流的发型,记者才相信他以前应该真的是一个“托尼老师”。
饭后,记者提议到他们骑手休息的地方去看一看,正好也可以拍一下骑手们休息的镜头,我们便来到麻城广场的“暖新驿站”。蔡京把手机拿出来充电,此时记者看到了他的手机屏保,是一张女性照片,记者猜想应该是他的妻子,便和他聊起了家庭。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武汉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受疫情影响和考虑到小孩已经出生便回到麻城。目前这份工作收入可观,也与自己在乡镇的家人更近,自己很满意。
在闲聊过程中他还告诉记者,饭后休息时间一般是半小时。闲聊时间很快过去,此时他的手机闹钟响起,记者意识到他要开始工作了。蔡京一边拿出手机开启接单模式,一边向门外走去。推开玻璃门,一股热浪袭来,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温度变化在他脸上看不到丝毫波澜。转弯、拿单、上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当记者还在和同事纠结电动车座椅很烫的时候,蔡京的车子已经出发了。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5时许,室外温度也达到了39℃,尽管此时已经是热辣滚烫,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前进的步伐。在跟随他配送几单后,时间很快来到了16时,为了不影响在17时开始的晚配送高峰,我们再次分开。
传递的是温暖 收获的是善意
回到办公室后,记者开始撰写新闻稿件,前面两个篇章很快写完,然而这第三个篇章却迟迟无法动笔。
很快到了晚上约定的见面时间。20时47分,记者跟随蔡京来到青年城小区,在到达订单指定收货地点敲门问好后,门缓缓打开,一个稚嫩的声音从里面传来:“谢谢叔叔”,随后探出一个小脑袋,伸出小手从蔡京手中接过外卖。此时,灯光很暗,尽管离得不远,记者无法看清他的表情变化,但他的心里应该跟记者一样暖洋洋的。在下行的电梯里,记者思绪万千,或许刚才那道推门而出的光和那句表达感谢的声音才是对外卖骑手们最好的回馈。
离开小区后,记者问蔡京,骑手在配送过程有没有为难的时候。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因为天气原因或者是订单太多,没有准时配送到位,但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他们。21时17分回到出发地,蔡京拿出了这一天的成绩单——电动车行驶路程120KM,完成订单57个,步数11053步。
据统计,麻城外卖骑手从业人员已超千人,他们的日均配送旅程约100公里,完成订单数约45单。外卖骑手这份工作有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有应对突发状况的慌张,更有穿梭大街小巷的坚守,以及不经意传递的善意。当我们收到温热的饭菜,清凉的奶茶,或许一句“谢谢,路上小心”,便是对这份坚守最好的回应。因为每份送达的订单背后,都是一个为生活努力的普通人,在用汗水书写平凡中的不凡。(鲁海光、金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