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新闻资讯 > 正文

寻根问祖麻城游记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25-04-15

四月的风

裹挟着春日的暖意与历史的回响

轻轻拂过巴山蜀水

一群寻根人——

大辉、明合、双飞、书远、华中

怀揣着对先祖足迹的追寻

从山城重庆出发

乘高铁穿越近千公里

奔赴湖北麻城

 

下面

让我们跟随这群寻根者

细腻的笔触

感受这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

 

4月11日,我们抵达湖北麻城,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寻根问祖麻城之旅。此次寻根问祖活动受到了麻城市各级领导、相关乡镇村社区、有关部门、机构、谭(谈)宗亲的热情接待。他们精心安排了为期三天的麻城文化考察行程,并安排接待团队全程陪同和讲解。我们先后实地探访了孝感乡文化园移民主题展馆,在龙池街道西畈社区进行专题座谈,到龟峰山景区游览,前往铁门谭程家村、歧亭张家洲码头(原宋埠码头)等地寻访先祖迁徙足迹的重要文化地标。

当双脚踏上麻城土地的那一刻,那些深藏于家谱中的文字记载突然变得鲜活可触。麻城谭(谈)氏宗亲精心准备的族谱资料与口述史,更让我们在茶香氤氲中感受到跨越时空的亲情共鸣。这场以文化为纽带的寻根问祖之旅,不仅续写了中断三个世纪的血脉记忆,更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纵使星移斗转,文化基因、根脉传承永远是认祖归宗最恒久的密码。

在麻城孝感乡文化园,我们沉浸式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非遗传承人以竹板击节,一曲原创快板《孝感乡里说沧桑》将明清移民史诗娓娓道来。清脆的竹板声中,三声铳响催征发的悲壮、九姓十户结绳而徙的决绝、万人空巷辞祖地的回响,通过这种鲜活的民间曲艺形式,在时空交错中重现了“湖广填四川”的恢弘叙事,更将孝感乡作为中国八大移民集散地的文化密码熔铸于韵律之间。谱牒文化专家现场为我们开启了家族记忆的密钥。从泛黄谱牒的源流考据,到浓缩移民史志的口袋书,工作人员以学术考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视角,系统梳理了谭(谈)氏家族迁徙的时空坐标。

在移民博物馆的数字化展厅,我们跟随全息影像穿越历史烟云——明代的路引文书在光影中徐徐展开,清代移民地图通过数字沙盘动态演绎,多媒体剧场更以沉浸式叙事再现了先祖们的巴蜀垦荒场景。这场跨越数字与实体的文化对话,彰显着麻城构建移民文化体系的创新格局。从非遗活化到科技赋能,从文献研究到空间营造,我们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将文化基因转化为精神地标的执着追求,麻城打造的不仅是一个寻根平台,更是一座贯通古今的精神桥梁,让散落四海的游子在文化共振中重获身份认同。

在麻城孝感乡文化园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前往大别山南麓的龟峰山景区。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龟”的奇峰坐落于麻城市郊,距城区27公里、武汉120公里。当绵延的山体轮廓渐次清晰,我们不禁为自然的鬼斧神工屏息——主峰恰似静卧的巨龟昂首云天。据资料介绍,这尊16亿年前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体,历经燕山运动的断裂抬升、喜山运动的造山隆升,在漫长岁月中风化雕琢,终成举世罕见的“神龟献瑞”奇观。

时值暮春,我们虽与“中华一绝”的十万亩野生杜鹃花海擦肩而过,但文化园工作人员另辟蹊径,带我们走进山岚氤氲的秘境。林间偶现的野杜鹃宛如遗落的红宝石,在翠色帷幕间闪烁明眸;人工培植的盆景杜鹃则似精心装点的宫灯,以千姿百态的造型演绎着园艺美学。当山风掠过松涛,零星的朱红花瓣随风起舞,恍若天地为早到的访客特设的迎宾仪仗。这份意料之外的邂逅,倒教人悟得“花开半看,酒醉微醺”的东方审美真谛。

在西畈社区座谈中,谱牒研究专家与谭(谈)氏宗亲代表围桌对话,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根脉叩问。当泛黄的谱牒在桌上徐徐展开,那些被岁月包浆的墨迹与耄耋长者颤音里流淌的往事,共同编织出令人惊叹的姓氏密码——谭、谈、程、覃、余五大姓氏竟暗藏同源异流的千年演变图谱。

据麻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的资料介绍,麻城孝感乡移民迁川的路线分为水路和陆路两种。水路:麻城至湖广武昌120千米,武昌府夏口驿至荆州府荆南驿487.5千米,荆南驿到四川夔州永宁驿430千米,永宁驿至重庆巴其朝天驿680千米,朝天驿至成都锦宫驿1117.5千米,全程2830千米。陆路:麻城至黄陂90千米,黄陂至襄阳340千米,襄阳至巴东465千米,巴东至巫山60千米,巫山至成都810千米,全程1765千米。

麻城南湖十里铺高岸河、珍珠港和歧亭镇张家洲古码头是移民水路的出发地,从举水河顺流而下,在黄冈市进入长江后,逆流而上,暗流涌动,险滩众多,遇到枯水和洪水季节,船只不仅行走缓慢,风大浪急,困难重重,还有翻船的风险,导致不少移民在途中被淹死。陆路虽然旅程短些,但山高路陡,同样困难重重,路遇土匪或野兽的事例在四川移民后裔家谱中记载的情况并不少见。总之,移民之路都经历了千难万阻、千辛万苦才到达目的地。

从元末明初到清中期,麻城古孝感乡地域源源不断地向四川迁出人口,所迁人口几乎遍及四川(含今重庆)各地。现在不少人质疑小小孝感乡地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迁川。经移民研究专家多年考证,麻城古孝感乡不仅仅是湖广填四川的输出地;同时也是江西填湖广的接收地;还是湖南、河南及鄂东北等地填川移民的集中出发地,即中转站。由此产生麻城孝感乡过籍现象,即麻城地域以外的迁川移民先到麻城孝感乡集中,等候办理迁川“路条”等手续。由于等候时间较长,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其间临时办理了麻城孝感乡地域的户籍,这些人到达迁移目的地后,往往声称自己也是从麻城孝感乡迁出,其实他们只是在麻城孝感乡中转,所以这些移民习惯性地将麻城孝感乡出发的水码头当作迁出地的祖籍地名。

在麻城圆满结束寻根问祖之旅后,我们一行人感慨万千。此次意义非凡的寻根问祖之行,让我们深切地找回了那份回老家的温暖感觉!麻城市委、市政府为满足日益增多的古孝感乡移民后裔来麻城寻根问祖的殷切愿望,所付出的不懈努力着实令人钦佩!大辉深受触动,诗兴大发,接连创作了《麻乡约行记》《麻城的船 从这里扬帆》《心愿》《寻根问道 连根养根》《谭氏源流考》《谭氏溯源》《族谱摘要三则》《谭氏弟兄 入川分别》《湖广填四川》九首“实地麻城”组诗。这些诗作饱含深情,既表达了对麻城领导、朋友以及宗亲们的诚挚感激之情,又寄托了对寻根问祖这一深远意义的热切期盼。返程途中,大辉还组织全体人员就麻城文化,尤其是移民文化的挖掘与运营、移民资源的引入和整合等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衷心希望我们的老家——麻城,明天能够更加繁荣美好!(谭书远)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