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近日,报纸上刊登了一位姓杨的“北漂者”,因无力购买居住用房,不得不一次次地搬家去寻找更为低廉的出租房,借此避开不断上涨住房租金。(3月12日《经济参考报》)
“北漂族”的住房压力早已有之,“鼠族”、“群居”、“蚁族”都是“北漂”一族住房生活的真实写照。事实上,3万每平米的房价、773.8万的常住外来人口人,北京早已成为“北漂”一族的噩梦。据《中国青年报》去年的一则报道显示,北京10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同时居住30多个“北漂”。人均3平米,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然而正如网友说,“人在北京漂,哪能不挨刀”。
对社会而言,逃离北上广,还是留在北上广,已有不少的争论。留下,需要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更高的生活成本、更重的精神压力;逃离,需要放弃都市的繁华、大城市的便利、减少的工作机会。因为残酷的现实是,城市小职位少,城市大机会广。因此对于一些生长在县城的青年人而言,北上广就是“梦想”的代名词,甚至有人高喊,“死也要死在北京”。
实际上,“北漂族”是在以青春做“赌注”。“漂”得是否有目的和方向,是否有资本和事业,区分着“北漂”与“白漂”。在燥热的“北上”热潮中,许多年轻人来不及戏考自己现在想干什么、自己会干什么、自己现在该干什么,一味道听途说的认为“北上广”钱源广,就头脑发热向北冲。这不仅会让自己一事无成,还会虚度光阴。
选择一个城市,抉择的不仅仅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是选择自己生命的使用方式。生活在大城市里生存,工作外的时间都花在出行和交通工具上,自己成为工作的奴隶、生活的附庸,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大大降低。选择在小城市里生活,自由的时间多了,也有了更多亲近家人的机会;而且大量优秀人才的供给也能给小城市带来更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活力。诚如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所说,“北漂者”应该回到家乡去。
家乡也不并总如“北漂者”所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目前,国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各项政策,通过城镇化政策,启动中小城市发展规划,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街道宽了、城市干净了、企业增多了、用人的风气好转了……家乡正在年轻人的不屑一顾中发生着显著变化。在每年春节过后,都有一批年轻人留在了家乡谋发展,他们已经成为家乡致富的排头兵。
建设美丽家园,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军三四线,放弃北上广,是年轻人需要在当下做出的选择。希望年轻人更多的正视家乡发展的需要,担当起建设家乡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