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麻城文学 > 正文

学会下基层“走亲戚”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15-07-24

  如何走到群众家门去,如何顺利进到家门里,如何把问题问到群众心里头……对于如何到群众家门口做工作,基层干部最有发言权。“做村民工作就像走亲戚”,汶川县委书记总结多年基层工作时说,这为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提供了思考。
  “做村民工作就像走亲戚”那样,要求党员干部怀着关心,带着诚心,到群众家中坐一坐,看一看实际需要、问一问困难所在,群众才会相信干部有正视并解决问题的决心,才会相信党员是真心向群众求教,才会相信领导是真心关心群众。
  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真实的社情民意,需要党员干部走到群众家里去,真正把自己放在基层上,处在群众的位置上,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坐在办公室里想民意,关起门来惠民生,如何能触及群众的真情实感?更遑论把改作风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去?
  “做村民工作就像走亲戚”,实则是一条“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植根于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之中的教育路线,是一条实现人民福祉而凝聚力量努力奋斗的富民路线。因此,群众路线喊在嘴上群众不信,为民务实清廉做个样子百姓不认,联系群众是“掏心窝子”的事,要的是心碰心,更不应停留在嘴上说说、文上写写,而应内化于情、见之于行。自己到群众家里看一看,就会多一些对群众所需的切肤之痛,少一些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主动到贫困户坐一坐,就会多一些对民生多艰的细节体验,少一些肆意挥霍的奢靡之风。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只有俯身躬行到基层、深入群众进家门,才能听到真心话、发现真问题,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
  “做村民工作就像走亲戚”,根本在动员群众的参与。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亲民爱民的活动容易变成“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达不到群众满意的效果。只有把群众这个积极性发挥好,领导干部像“走亲戚”一样多串群众门,多交“村民亲戚”,帮助党员干部找到“亲人”,消除干群“围城”;帮助群众结交“新人”,去除沟通“阻碍”。只有领导干部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让干部成为百姓心中的“贴心亲人”,群众这个原动力才能切实发挥作用,积聚起转变作风的正能量。
  联系群众就要像“走亲戚”,把群众事当成“亲人”事,想“亲人”之所想,急“亲人”之所急,营造事事想在先、处处抢先办的新型“干群关系”,取得群众亲近、百姓满意的成效。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