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新闻资讯 > 正文

鳖虾鱼稻综合种养模式致富快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15-09-15

  麻城信息港讯(记者来文涛)稻田综合种养是市水产局近年力推的新型种养模式,这种种养模式目前已在歧亭镇进行了试点。试点的情况如何,近日,记者来到歧亭镇吴益山村鳖虾鱼稻综合种养基地,一探究竟。
  在歧亭镇吴益山村鳖虾鱼稻综合种养基地,绿油油的连片稻田四周围着水沟,水沟里面小龙虾、甲鱼不时浮出水面,画面让人心旷神怡。谈到种稻养虾、养鳖,老板陈银富十分兴奋。
  陈银富介绍,这里原来种植中稻,常年产量就是1200斤左右。去年在歧亭镇政府和水产部门的帮扶下,流转土地120亩,开挖环形沟、埋设水管,改造成能种稻养虾鳖的基地。保守估计亩产稻谷1200斤,小龙虾200斤,甲鱼100斤,亩产值达12400元,除去固定资产投入、土地租金、生产成本投入7335元,每亩实现纯收入5000元,可获利60万元。
  陈银富还告诉记者,这种新模式不仅效益好,而且十分环保,因为要养鳖虾,种水稻就不能撒化肥、喷农药,这养养殖的鳖虾不仅安全,而且味道鲜美。
  市水产局技术员王建明介绍,鳖虾鱼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等方法,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使用配合饲料,鳖、虾、鱼的排泄物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水稻田水草、有机腐殖质、稻田昆虫、底栖生物作为鳖、虾、鱼的天然饵料;同时鳖、虾、鱼类还可以疏松水稻根系土壤,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稻田生态系统又为鳖、虾、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达到鳖、虾、鱼、稻和谐共生,物质良好循环利用,生产出有机水产品和有机稻米,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全市水田面积达46万亩,适宜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2万亩,截至今年上半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1000亩,通过采用稻虾合作,稻鱼合作、稻鳖合作等新型种养模式,在不减少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每亩稻田能产出150至200公斤水产品,亩产值从3年前不足2000元猛增到5000元。

(版权归麻城信息港所有,转载必究。)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