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麻城文学 > 正文

踏访红色路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15-07-23

人间正道

  在三河口工作生活了十四年,耳边常常听到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故事,却从来没有深入细致了解那些故事中的人和事,心中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愧疚。近日,我有幸走近那些故事发生地,感悟命先行者的英雄气慨。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时代,但凡是孕育革命的地方,必然远离人群,远离公路,所处于崇山峻岭之间。故此这也给我的踏访带来许多艰辛,但我并没有因为路的艰难而退却,心中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感召,这就是对革命者的敬仰。

  沿着陡峭的盘山小路,徒步一个小时,我来到三河口镇半道城村天台寺。这里曾是红军某部行辕驻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记起当然部队的情况,只看见墙上红军宣传标语,写着“穷人要想找出头,只有参加红军”。据说这支部队1930年间在此活动发展队伍,后来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武装力量。

  解放战争打响以后,刘邓所领导的南下解放军某部曾在三河口镇九歇山高地与国民党军发生激烈战斗,许多英烈血流举水,永远长眠在三河口这片土地。在三河口镇坳峰河村牺牲的王天甫等四位烈士、在九歇山村牺牲无名烈士和在程鹏畈村牺牲的王正德烈士都是这次战斗中的伤员,后被国民党地方政府杀害的。原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马林也是这次战斗中的伤员,所幸的是马林得到三河口镇喻家畈村银孔山老百姓的精心照料才得以康复,并安全返回部队。解放后,马林首长三次造访银孔山,给曾经帮助他的老百姓以真情回报。

  苍山依旧,举水长流。战争的阴云已离我们远去,大多数曾经在这里牺牲的革命者我们无法熟知,也无从查阅,正是那些无名的革命先行者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美好的生活。值得庆幸的是,那些革命先烈牺牲的地方,当地老百姓自发为他们修墓立碑,自愿担当守墓人。那些革命故事也成为当地老幼传承爱国主义思想重要典范,革命者的形象已然成为正义化身,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三河人民。工作在三河口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更应秉承革命者的遗风,为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美好三河不懈努力!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