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麻城文学 > 正文

缺失了文化,旅游景点还会剩下什么?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15-07-23

去年国庆前后,我去参加一个会议,归途中在九江逗留了两个小时,顺便去了神往以久的两个名胜“琵琶亭”与“浔阳楼”,虽是走马观花,却感慨颇多。
   稍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应知道“琵琶亭”与“浔阳楼”。琵琶亭因白居易一曲《琵琶行》而千古流芳,“浔阳楼”则因《水浒传》中宋江醉题反诗而家喻户晓。九江(古称浔阳)虽不大,然而,背倚庐山,面临长江,怀抱琵琶亭和浔阳楼,想不出名都难啊!
   我们一行几人先去琵琶亭。琵琶亭当然在江边,去时,我心中不断涌起白居易流传千古的名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可是到了琵琶亭,那一种冷清和衰败的景象,就给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门前是坎坷不平的石路,门楣上有一副对联写得极好:“红袖夜船孤,虾蟆岭边,往事悲欢商妇泪;青衫秋浦别,琵琶筵上,一时枨触谪臣心”,只是颜色有些黯淡,看起来不怎么醒目。
   买门票进去,里面地盘不大,却除了我们以外,无一游人。进门是一大屏风,上刻毛泽东手书《琵琶行》,虽是龙飞凤舞,寂寥中总让人有明珠暗投之感。沿一条石道,经过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的诗壁,看到的仍是古人们在上面形影相吊,不由人不生怜惜之心。登上比门楣漆色更加斑驳的琵琶亭,亭上有一联云:“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天半入云”,可是空亭掩在江岸堆积的沙石和建筑物间,没有一点气势,倒是平添了一份落寞,让人大倒胃口。这亭是后建的,我不知主管部门是采取怎样的建设和管理方式,但这一种冷清,以及与江岸上新兴建筑物的不谐调,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亭子一如《琵琶行》中那个老大嫁与商人的弃妇。
   就这样走了一圈,我们兴味索然地退出,又带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来到相距数百米的“浔阳楼”。
   浔阳楼前是宽阔的大道,赵朴初手书“浔阳楼”三个大字赫然高悬,一副古老的楹联“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异常醒目,与豪华中不失庄重的浔阳楼融为一体。还未进门,我便有一种预感,这里应有可观之处。
   进了浔阳楼,只见展厅东西两侧是由数百块彩瓷组成长的大型壁画,分别以《浔阳楼宋江题反诗》、《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等故事组成。展厅正中,是景德镇烧制的水浒一百零八好汉人物瓷雕,层层叠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进楼观赏的人络绎不绝,无不在瓷雕壁画间流连忘返。
   登上二楼,上书“忠义堂”,看得出这一层是专为保留千年酒楼这一特色而设,大厅正中,按座次排列的《梁山泊忠义全图》大型壁画,且设有“宋江醉题反诗”的包厢。忠义堂内,桌椅俨然,古香古色,可体味古韵风采;后包厢里,精心别致,高雅清静,能领略义士豪情。吧台旁墙壁上,挂一幅水浒菜谱组成的中堂,好汉酒赫然在目,别具情趣。几幅渲染浔阳文化的对联中,有一联特别耐人寻味:“果有浔阳楼乎?将宋江醉酒壁上题诗,写得有声有色;如无水浒传者,则梁山聚义替天行道,就会无影无踪。”原来系九江籍作家杜宣所写。
   三楼题为跑马廊,廊内陈列着近年来中央领导人视察参观浔阳楼的题照及书画界著名人士留下的字画。回廊雅座,更是别具一番古韵风情。
   四楼是茶座,该层为最高处,登高远眺,可饱览长江秀色,大桥雄姿,亦可远眺滨江古迹,浔阳闹市。面对一江春水,听上一曲《春江花月夜》,品上一碗云雾清茶,清风徐徐而来,令人疲惫顿消,乐不思归,天上人间,又差几何!厅中还摆着“浔阳楼京剧社”的布标,据说星期天票友在此聚会唱京剧,只是不知有何特色剧目? 如演一演宋江醉题反诗和梁山好汉劫法场之类,当也有趣。可惜我没有时间在这里吃水浒宴、品庐山茶、看浔阳戏了。
   整个一座浔阳楼,把千年古楼的“吃”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浸润在其中的是浔阳楼的文化底蕴,它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名人、名著、名楼、名酒珠联璧合,交相辉映。这为我们今天众多旅游景点文化的缺失提供了一面镜子。旅游景点,特别是具有厚实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如果不注重挖掘文化底蕴,就很难在游客心中树起丰满的形象。当然,这种挖掘,也决不是滥控,如某些景点挖出一些阎罗十殿之类恐怖式的伪文化景观,挖出一些洞房花烛之类色情式的伪民俗景观,这就显得有点黔驴技穷了。
   总之,对旅游文化的挖掘,应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过,亦不能不及。我不知道琵琶亭与浔阳楼两处的管理模式有何区别,但凭我的走马观花,也能看出一点端倪。从琵琶亭和浔阳楼走出,我的思绪交汇成一个疑问:如果缺少了文化底蕴,旅游景点还会剩下什么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