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麻城文学 > 正文

读书往事(一)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15-07-23

书,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廖沫沙一生酷爱读书,他曾说:“人不读书,不能成人。”这话虽不适用于那些从旧社会苦难日子过来的文盲百姓,但对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至理名言;难怪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人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生活,你说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自幼喜欢读书,而且特别钟情于那些五彩斑澜的这课外读物。
  我的家乡座落在城东十里外的丘陵岗上,这里虽然离县城不远,但很闭塞和落后。我六岁时,一个秋天的上午,我们垸子后面的吴家小学来了一位头上长满瘌痢的老师,他认真负责地在我们垸子里转了一圈,身后便跟了几个面黄肌瘦的毛头孩子,当从我家门口走过时,我奶奶就把我交给了这位不知名姓的老师。第一次上学,我一走进教室,望着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面对满眼陌生的环境,害怕了。懵懵懂懂地上了半上午课,忽然肚子痛起来,我便跛子拜年就地一歪,请假跑回了家里。这个假可请得不短,整整三年。这次逃学后,我就一直在家玩到了九岁。九岁那年秋季一个雨后的日子,我和我的伙伴正在垸头边的一个水洼里捉鱼玩,我爷爷走过来,往我俩面前各丢了一块钱:“去报名读书吧。”于是,我才重新走进了学堂。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是书籍稀少的年代,除了课本,课外所看的,只是少得可怜的小人书。在今天被卡通片包围的少年儿童的眼里,小人书恐怕已没有什么吸引力了。然而,当年在我们那群孩子的世界里,小人书即是最亲密的伙伴,最抢手的课外读物。一本《英雄小八路》,让我从福建前线的炮火中看到了那群少年的机智和勇敢,一套《红岩》,让我们恨透了叛徒甫志高,也不知为江姐、成岗、许云峰担过多少心,生过多少感慨。我平时学习很用心,成绩也不错,但总是抵不住同学之间互相传递的那些小人书的诱惑。因为爱看书,有时候,我竟把课外读物偷偷带进了课堂里。记得一次期终考试前,班主任袁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我刚好借到了本书,由于急着要还,上课的时候我还埋头在桌屉下面偷着看。哪知,袁老师瞪着一双怒眼向我逼过来:“好哇!班长带头在课堂上看小人书,我还了得?”老师的严厉训斥招来了同学们异样的目光,我顿时象受了莫大的侮辱似的感到无地自容,袁老师一把夺过我的书,象撕我的心撕我的肺一样给撕得粉碎,还罚我一上午站。书撕了,站罚了,总该可以了吧?可袁老师还没完,下课的时候冲我丢下一句话:“等考试了再说吧!”
  考试了还会把我怎样呢?我好不容易在这种恐惧中熬过了考试,宣布考试结果那天,我的心儿打鼓似的跳着,忐忑不安地象等待宣判一样等着袁老师那张过去看来很神秘和,现在看来很可憎的嘴,而袁老师好象故意折磨人似的,一句话不说在讲台上足足站了几分钟,两道目光朝我身上射过来,我全身发怵,心想这下子可完了。正当我吓得要哭的时候,袁老师突然冲我绽开了笑脸,然后宣布了一个我意想不到的消息,我各门功课全部得满分,并获得全学区期终考试第一名。接着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了对我的奖赏:下课后到他寝室里看小人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顿时懵了,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当我感到脸上发烧时才知道这不是在做梦。我当时的心情呀,就象从冰窖跳进暖房一样,我乐坏了,同学位了羡慕死了。下课之后,我荣幸地一个人被关在老师房里独享那顿渴盼已久的精神美餐的时候,窗外不知爬了多少垂涎欲滴的小伙伴。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平日都是友好相处,很少为别的事闹不和,但是,却常常为争一本书面翻脸,有时会为谁撕坏了谁一本书而搞得几天不说话。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可在当时,倘若你自己一本心爱的书被别人撕掉一角或弄丢一页,你会心痛几天的。童年的我生性胆怯,不喜交往,就象当年逃学一样,连偶尔到仅一里之隔的外婆家做客,我总呆不上半天跑回来,以至舅母常笑我是“闫家河的光棍汉见不得麻城县。”后来,是书改变了我。记得有一年,距我家十里外的表哥来接我到他家过立夏,任他怎么大哐细哄,我就是不愿意去,最后表哥说:“我家有好多图书。”(那时我们管小人书叫图书)一听说有图书,我心头一亮,二说不说就跟着他走了。从此,我成了表哥家的常客,他那只小木箱里的十几本图书我不知翻了多少遍。人的心总是不满足的,何况是读书求知。看遍了表哥的书我还嫌不够,我多么想把那些书居为已有啊。谁知,表哥也是个书迷,只准我看,不准拿走,这也许是他诱我常去他家玩的一种手段吧。总之,他那只小木箱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个百宝箱似的充满了神奇的魔力。为了弄到表哥的一本书,老实本分的我也戏弄过表哥一次。有一年腊月,表哥家烫豆折,表哥又奉命来接我去他家吃热豆折,我装做不高兴,犟着不去。表哥提了很多条件,我仍然不答理他,表哥急了,就往我痒处挠:“我又买了几本新图书,你去不去?”我还是把脸撇向一边,“不去”。表哥没法了,一激之下舍了个大痛:“我给你一本,么样?”我心里笑了,脸却还拉着。随后,我乐哈哈地拉着表哥就往他家里跑。表哥果然说话算数,让我看了所有新买的图书后,还给了我一本叫《战火中的青春》的书。我当时的心情呀,真不亚于一个饥饿的人得到一碗肉、一袋米。为此,我不知兴奋过多少天,因为这里我第一次有了一本自己的书。
  那时候,我家很穷,大人们没有闲钱给我买书,我渴望拥有自己的图书,一旦拥有了,也不吝啬,我总是很乐意地把我的书借给我周围的小伙伴们看。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书的拥有者有一种自豪心理使然。直到我上初中了,随着知识的增长的接触面的扩大,我眼前出现了内容更丰富,篇幅更长的小说之类的读物后,我那些心爱的小人书才自然地移交给那曾蹭在我屁股后面抹着鼻涕讨书看的小不点儿们了。而至今,象《战火中的青春》中的高山及其战友们那曲折离奇的故事,却还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假如说,在成年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常常表现出一种执拗与认真的话,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那些小人书对我童年岁月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书,是我童年最忠实的朋友。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